4月23日,陕西省总工会公布《关于表彰2024年陕西省五一劳动奖和陕西省工人先锋号的决定》文件,全省共评选陕西省五一劳动奖状30个、五一劳动奖章120个、工人先锋号100个,我校荣获陕西省五一劳动奖状荣誉。
近年来,学校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考察重要讲话精神,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重要论述,紧密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内涵发展、特色强校,以高质量党建为引领,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协同推进管理创新、科技创新、教学创新、服务创新,推动人才培养、学科发展、教师队伍建设、科学研究等不断取得新突破,为建设高等教育强省、谱写陕西高质量发展新篇章做出积极贡献。
团结奋斗 奋力开创高质量党建新局面
学校全面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结合步入发展新阶段的实际校情,审时度势,廓清发展思路,确立建设特色鲜明高水平财经大学战略奋斗目标,擘画“十四五”教育事业发展蓝图,全面启动申博机制,持续“双一流”建设,突出重点、把握要点、攻克难点,强化目标牵引,实施“三项机制”,推进以“目标责任考核”为核心的绩效管理机制创新,着力将党的领导贯穿办学治校全过程,有效提升了综合治理效能,增强了整体事业发展活力。先后荣获“陕西高等学校先进校级党委”、陕西省“双百工程”先进单位、“陕西省党委(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规范化建设成效显著单位”等荣誉称号;2019年,党委书记杨涛被授予高等教育杰出管理者,2019年学校入选陕西省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综合试点单位,2023年荣获全省“干部作风能力提升年”综合考评“优秀”等次,全省高校党组织书记抓党建工作述职评议考核连续5年获得“好”等次。
学校党委进一步发挥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结合财经高校实际,积极探索党建和业务工作契合点,推动党建工作和业务工作“双融合双促进”。创新理论学习制度,设立“党委会第一议题”、周三政治理论与业务学习“固定日”制度等,通过分层分类开展培训研讨等,引领全校干部师生深刻认识“两个确立”的重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严格落实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修订完善学院党组织议事规则,全面提升各级党组织领航作用。2018年,学校成功更名“西安财经大学”,实现办学新的突破;2022年6月喜迎建校70周年,成功举办“建校70周年暨‘双一流’建设推进会”,圆满承办第十三届中国高等财经教育校长论坛;同年7月召开更名后首次党代会,明确发展战略目标与举措,统一了思想,达成了共识;2023年,加强省部共建,与国家统计局签署《“十四五”共建工作备忘录》,为学校实现下一步核心目标——争取博士授权单位赋予了最坚强有力的支持。发挥人才优势和智力优势,认真落实“八大”帮扶措施,助力商南县脱贫攻坚并落实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质量为先 持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
学校围绕应用型创新人才目标定位,坚持以本为本,推进四个回归,树立“学生中心、产出导向、持续改进”理念,修改完善人才培养方案,建设新文科理念下OBE实践教学体系,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实施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成立数学学院、国际合作学院、创新创业学院。
近五年,获批省级教改项目26项,省级教学成果奖11项,省级及以上新工科、新农科、新文科研究与改革实践项目5项;新增国家级、省级实践教学基地和研究中心5个,获批省级以上一流课程24门,其中国家级一流课程3门。目前47个本科专业中,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12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11个,实现一流本科专业在各学院的全覆盖。建成未来学习中心,构建智慧教学新形态。推进开放办学,共建“西财大曲江创新创业园”,建设两个省级创新创业试点学院,被认定为省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入选西安市秦创原“三器”示范平台立体联动“孵化器”建设单位。学校“社会调查+思政教育”实践育人模式获教育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精品项目和专项项目立项;牵头出版的《经济学科课程思政教学指南》,是该学科理论和课程思政结合落地的标志性成果;承担陕西省消费环境指数调查项目,连续7年被陕西省政府采纳发布;陈晓莉教授团队获批陕西高校思政课省级名师工作室,陕西高校思政课省级名师工作室取得“零的突破”。连续三年获思政课程教师“大练兵”优秀组织奖,先后有12名教师获省级教学“标兵”、教学“能手”称号。获得陕西省青年教师讲课一等奖孙研、曹梦莹、封京梅,二等奖、三等奖共计4项,陕西省第五届课堂教学创新大赛二等奖1项、三等奖3项。近五年,学生获批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121项,在各类竞赛中累计获国际级、国家级奖254项、省级奖1963项。弘扬新时代秦商精神,兴建“秦商历史文化馆”,挖掘红色文化教育资源,建设“党史教育馆”,不断开创本科教育内涵发展新局面。
瞄定学科 全面推进研究生教育稳步发展
学校以学科建设为龙头,启动“申博”机制,推进高峰和高原学科建设,完成统计学、应用经济学、工商管理学、法学四个学科申博考核,统筹资源加强统计学、应用经济学拟申博学位点建设。围绕“一流大学、一流学科”建设,召开学科建设会,出台《进一步加强学科建设的意见》,推进“法学”等5个学位授权点专项核验,推动“数学”等2个一级学科硕士授权点、“翻译”等4个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新增申请工作,不断弥补短板、优化布局,统筹推进学科建设。组织研究生教学示范课竞赛等活动,获批省级研究生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获批“数学”一级学科硕士授权点,“知识产权”等4个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研究生教育质量不断提升,研究生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数量逐步增长,研究生就业率在90%以上,抽检论文合格率为100%。2023年研究生考博率创历史新高,研究生规模由840人增长到1708人,增长率达到107%。
科研争先 持续增强社会服务能力
紧密围绕“申博”指标,加强科研项目培育和攻关,着力做好省部级以上纵向科研项目申报工作,科学研究氛围日益浓厚。五年来,学校教师发表核心论文971篇,承担国家级项目54项,省部级项目643项,先后有140项成果获厅局级以上优秀科研成果奖励,5个团队获批“陕西高校青年创新团队”,5人荣获“陕西省青年科技新星”荣誉称号。获批“秦创原专项”3项。学校主动服务区域经济转型发展,积极开展有组织科研,近五年承担国家级、省部级科研项目近600项,横向科研项目678项,累计科研经费投入突破1亿元。在核心及以上期刊发表学术论文1100余篇,出版学术著作140余部。科研成果获厅局级以上领导批示或被政府部门采纳80余项,荣获省部级以上奖励32项。学校主办的《统计与信息论坛》8次入选“南京大学CSSCI来源期刊”、3次入选“北图中文核心期刊”“中国最具国际影响力学术期刊”;《西安财经大学学报》6次入选南京大学CSSCI(扩展版)来源期刊,“两刊”均被评为“全国高校百强社科期刊”“陕西高校权威社科期刊”,并入选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
强化校政、校企培训合作,与教育部、国家统计局、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陕西省乡村振兴局分别共建培训基地,先后开办培训班169期,完成17426人次培训,为全国教育系统和国家统计、财政等部门培训了一大批业务骨干。巩固拓展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学校连续五年获省级脱贫攻坚优秀等次,五次获评全省双百工程先进单位。带动商南县1200余万元农产品销售,11个产业合作社与416户群众实现增收。
人才强校 大力推动高水平师资队伍建设
强化师德师风建设,弘扬教育家精神,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把师德师风作为评价教师的第一标准,建立完善以师德教育、宣传、监督、考评和奖惩相结合的师德师风建设工作机制和体系。重构教师培训体系,创新教师培训模式构建“三链并举、四位一体、多维联动”的教师培训体系。全覆盖师德专题教育培训,通过线上线下全员培训,引导广大教师深入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精髓要义。师德考核评价体系在《中国教育报》刊发,并推荐陕西省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优秀案例,获得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厅优秀案例二等奖。涌现出全国教育系统模范教师、陕西省“教书育人楷模”陈晓莉,“陕西省师德标兵”贾亚娟等师德师风先进典型;法学院获评“陕西省师德建设示范团队”,涌现出陕西商洛好人黄慧婷等为代表的一批先进典型。
立德树人 着力打造特色育人体系
坚持“三全育人”,践行“十大育人体系”,将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教学、科研、管理、服务等工作统筹谋划。推动领导干部和教师深入基层参与学生工作,校院两级党委以党建引领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构建“矩阵式、全覆盖”的党建网络和“纵到底、横到边、全覆盖”的学生社区党建新模式。立足学校“社会调查+思政育人”特色育人模式,指导学科比赛、社会实践,开展创新创业训练。学校以“一站式”学生社区建设为依托,围绕“五育并举”,抓好“三礼”教育,构筑“五心共育”心理育人模式,完善“厚德、赋能、励学、尚行”四维资助育人体系,构建“12345”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工作格局,“三同”合力落实学生就业指导服务,持续推动网络育人精品项目建设,打造富有西财大特色、符合思政工作要求、贴近学生实际的思政育人新阵地。建设线上线下的青年阵地和“i共青团”信息化服务平台。扎实开展团员和青年主题教育,召开新一届“团学研三代会”,为学校高质量发展注入青春动能。
近五年,获批省级以上辅导员课题10项,1个省级辅导员工作室通过验收,4人获省级优秀辅导员称号,2人分获省级辅导员素质能力大赛二等奖、三等奖;117名学生获得国家奖学金,2810名学生获得国家励志奖学金,3名学生先后荣获“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荣誉称号,1名学生荣获“大学生年度人物提名奖”,1名学生荣获陕西省“民族团结进步先进个人”,心理健康教育实践活动获省级表彰20余项;组建寒暑期“三下乡”团队595支,荣获省级以上荣誉24项。近三年,组织400余名师生参与52个贫困县调查评估和国家抽检评估任务,累计完成52余万字的第三方评估报告,第十三届“挑战杯”国赛中获铜奖1项,取得国奖新突破,第十八届“挑战杯”红色专项省赛中首次获奖;在社会实践活动中2支队伍分别入选全国示范性团队,1支队伍入选全国专项;大学生宣讲团成功入选全国井冈山精神、延安精神和“两弹一星”精神志愿宣讲团;学校获评“2023年度陕西高校共青团工作进步单位”,校党委副书记李国武获评“2023年度陕西高校支持共青团工作好书记”,3名师生团干分别荣获先进个人、优秀共青团干部和优秀共青团员。
以人为本 稳步提升师生幸福指数
近年来,学校党委将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作为主题教育和干部作风能力提升的重要抓手和成效检验的试金石,重点通过问题项目化、项目清单化、清单责任化、责任跟踪化,着力解决一批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推出一批惠及师生的便民措施,有效提升为师生办实事、办好事的质量和水平,真正把主题教育调查研究成果转化为“办实事解民忧”的实际行动。其中,完成“校情民意”平台升级改造,确保师生诉求反映渠道畅通;完善校院两级教代会体制机制,维护教职工权利、增强服务功能;做好假期留校师生服务保障工作,集中解决学生公寓安装空调、部分教师公寓暖气供应不足问题;结合少数民族学生学习生活实际,有针对性解决学生实际困难、及时化解潜在问题和矛盾;强化图书资料特色化建设,完成图书馆开放化改造,推进图书馆智慧化转型,完善健康驿站和综合门诊部建设,实行网上智慧报销,实现纸质档案数字化,坚持“零上门”查档服务,持续加强档案资源利用与安全体系建设;增设电动车停车区域、新增泊车位、更新修补减速带等措施,全力保障师生校园道路交通安全;一体推进离退休老同志服务管理等工作,让离退休老同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安享幸福晚年。
春风浩荡满目新,扬帆奋进正当时。此次获得陕西省五一劳动奖状,既是对学校办学成果的充分肯定,更是对学校奋发前行的有力鞭策。学校将以此次获奖为契机,进一步发挥高校担当,主动履行社会责任,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创新,加快高质量发展步伐,为陕西高质量发展新篇章贡献属地高校的智慧和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