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财经大学工会主办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工会委员会
您现在的位置: 网站首页 >> 教师风采 >> 正文

我,以心向德

作者:校工会  来源:   时间:2014/06/06 09:25:02 点击:

公共管理学院  杜鹃汀

尊敬的各位老师:

大家好!几周前,我和学生在做案例分析的时候遇到了这样一个问题,未央区小学的老师给所谓的差生戴绿领巾,学生们讨论的结果最后趋于一致,那个老师真缺德。同样,作为一名老师,我在面对这个讨论结果时不禁陷入沉思,似乎自己在执教的这些年来都没怎么认真思考过怎么才算是真正为了学生。大约只有在每个学期末的教学评估中,我才能从学生们的评价中感受到师德的分量——沉甸甸的。

从学生到老师的角色转变让我已经竭尽全力,在接下来的日子里,我正朝着“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努力。我深深知道爱岗敬业,诲人不倦,是对每位教育工作者最基本的要求。为了学生的发展,我们应该努力思考怎么去让学生学有所得。在当下社会,知识跟新的速度日新月异,我曾经在学校所学的知识已经不能满足当前的教学,我不得不经常通过阅读来不断跟新自己的知识来满足学生们的需要;为了培养学生的实际能力,我也不得不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通过大量的案例分析课来让学生们学以致用;同时,我也不能忘记自己的学术研究,认认真真脚踏实地做学问,为学生们做出榜样。老师的学术水平可以说是这个老师的教学生命,而且师德的一个重要方面就应该是老师能够保证让自己的学生学有所得。也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无愧于教师的称号。我们学校正是秉承了这样的优良传统,在校党委的领导下,我们广大教师的业务素质一直都保持在一个非常高的水准。但是,仅仅这样就能让我们成为深受学生爱戴的好老师么?

诚然,教与学从来都是两个方面的,因为学生对我们的师德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我们老师在做好自己业务素质的同时需要更加关注学生。

相信有很多老师和我有相同的习惯,下课铃响后交代完课堂内容就去休息室休息,直到上课才重新回到教室,这样我们就失去了一个了解学生的机会。或许有人会说学生有问题可以拿到休息室问,但是我们似乎都忘了沟通是相互的,我们总是被课堂呆板的气氛所迷惑,我们 不能走进学生的内心,去发现他们羞涩与在公众面前表达的奇思妙想。在课间,我们会有一个和学生更好的沟通方式,平等的交流让学生不再与我们生疏。为人师应该关心学生,而且不仅仅只是关心学生的学习,否则我们就会进入未央区那位给学生戴绿领巾老师的误区。不过值得让我骄傲的是,我们公共管理学院党总支认真落实党委“五联”制度,扎实推进“教师联系学生制度”,通过老师主动联系学生的方式来加强老师与学生之间的沟通,“五联”的特色就是在于通过课堂以外的时间达到学生同教师的情感认知,学生们大多都能和与自己联系的老师敞开心扉的交流,我们在这个活动中都很好的了解了我们的学生,其实我觉得这个活动就是我们师德良好的体现,我们接下来只需要努力的把它做到极致如此而已。

我们面对的受教群体是大学生,但是我们依然要遵循教育的基本原则:我们的教育内容要符合社会要求,而且我们还要遵循受教育者身心发展的规律。说到底,教育是一种培养人的实践活动,脱离了人的身心实际,人的身心发展就无从谈起。如果我们不能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只是一味的通过达到某种固定的目标而进行说教,不仅学生不会喜欢听,而且我们老师也会教的痛苦万分。一个老师最大的品行就是在于让人知而行,学以致用的信念经久不衰,但是空洞的理论学习让人困惑不前即使我们知道了那么多的概念那么多的定义又能怎么样?这无异于一个不会烹饪的人也能菜谱,一个不会武功的人也会背上乘的武功秘诀一般毫无内在价值。作为教育者我们真的需要深思,在这样一个价值取向多远的时代,我们究竟该怎么来衡量自己的师道准则?

从毕业到现在,说起来我也算是尝过教育事业甘苦的人了,我直到最近才明了,教育固然不无神圣,但并不是一项理想主义和英雄主义的事业,一个教师所能做到的事情十分有限。我们无力与各种力量抗争,至多在精力许可的年代,在我们的学院里,带着为数不多的学生参与一场陶冶人性人格的文化传递,无论我们使用什么方法,我们的目的都是为了让文化传递的参与者变得更像一个真正意义上的人。正因为这样,我已经把师生关系和师生情分看成了自己生命的一个组成部分。而且我也不否认,我对自己老师的尊敬和对自己学生的爱护从来没有像今天一样强烈过。

我是一个老师,我生命的主干属于文化,我活在世上的一项重要使命就是接受文化和传递文化。因此,当我偶尔一个人默默省察自己生命价值的时候,总能听到自己心中那个埋藏已久的呼声:我的老师!我的学生!我就是你们!